有人说,求婚这种事,男人做事浪漫,女人做是逼婚。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怎样的呢?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男性和女性分别在社会环境中承担了各自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和社会责任。在传统的文化背景和刻板印象中,女性应该是矜持的,被动的,如高岭之花独自绽放等待有缘人的采撷---求婚这种事当然应该由男人来做。但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两性间的性别角色差异越来越模糊,两性差异的藩篱不断被打破,而女性在掌握自己的幸福上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拥有一定知识文化、掌握一定经济地位的女性更是如此。不管是选择单身成为“剩女”,还是主动追求心仪的男性,抑或是如靓颖女神一般公开求婚---虽然依然有不赞成的声音存在---女性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 在亲密关系中,女性的主动是否会对幸福感造成影响呢?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今天,亲密关系已经早就没有了固定的模式,爱情本身也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姿势。如果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万零一种爱情。在前几年的〈恶作剧之吻〉和最近热播的〈花千骨〉中,袁湘琴和花千骨都在爱情中表现了极强的主动性。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看到许多女性成功地主动追求男性,收获美好爱情的案例。在亲密关系中,男性还是女性主动与幸福感及亲密关系的质量没有必然关系,真正决定两个人能不能幸福的决定性因素是两人的匹配程度和相处模式。 “女追男,隔层纱”,是这样的吗? 这样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道德对两性要求上的差异。传统文化中女性不管在爱情还是在性上都需要是被动的一方。矜持是一种美德。当女性在面对男性的求爱时答应得越快,就越有“不矜持”、“不道德”的嫌疑。这时如果女性主动了,对于男性来说无疑是受宠若惊的,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往不好听的方向说:白送上门来的,不要是傻子!而现在,女追男越来越“难”,因为男性已经能从“被女性追求”的强烈的自恋的满足中清醒起来,从而选择两人间关系的发展方向。 是“求婚”还是“逼婚”? 不过是公布恋情而已,怎么就被冠上“逼婚”的名头了呢?我们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爱情中的重大决定需要双方共同协商完成。未经协商在公众面前求婚,尤其是在演唱会上,在粉丝面前,总有一种胁迫的意味在里面。张靓颖在演唱会上叫冯柯上台,于靓颖自己来说也许是忐忑已久,千思万虑后,终于迈出的一步;但对冯柯来说,这个典型的内敛的中国男人对此非常意外,舞台上也显得不知所措。在这样的情景下冯柯有选择吗?不说拒绝,哪怕是考虑下,犹豫下都会显得不知好歹。更何况他和她是利益共同体,出于关系也好,公众影响也好,在那一刻,他没有选择! 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主动姿态 上文已经说到,在亲密关系中,当代女性拥有很强的自主权。她们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主动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再正常不过。姑娘们在爱情中有了更多的自由,但这样的自由不应该,也不可能以牺牲汉子们的自由为代价。姑娘们可以选择追求,汉子们自然也就可以选择拒绝。从两性心理上来说,当女性在爱情中表现得过于主动强势时,男性会感受到自尊受到挑战。这时从内心上来说,女性和男性处于了竞争的位置,容易激起男性的攻击或逃离而非爱慕和保护。因此聪明的姑娘们要学会运用策略,用女性的魅力去吸引男性。 最后,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河北心理咨询网 ( 冀ICP备2020020844号-1 )
GMT+8, 2024-12-21 23:02 , Processed in 0.1018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